华南农业大学农业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1年)

2022-03-21浏览次数:1617



一、总体概况

本学位点依托的农业工程学科是省部共建“211工程和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学科。1981年获批农业机械化硕士点,1986年获批博士点,1999年评为农业部重点学科, 2003年获批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

学科影响持续提升:根据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我校农业工程学科位列第2名,学科影响力显著提升。

师资队伍进一步加强:学科现有国家级人才5人,省级人才10人。2021年新增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5人,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1人,农业工程教师团队认定为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位点教师1人获2021年广东“最美科技工作者”,1人获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

2021年,新(续)聘4名博导、12名学硕导师和23名专硕导师,其中新增学硕导师4名、专硕导师10名。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位点教师主编的《农业机械化生产学(第二版)下册》教材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获批广东省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项目1项。省级联合培养基地1个。

2021年,学位点招收博士研究生41人,硕士研究生35人;毕业获学位42人;4篇博士、1篇学硕论文获校级优秀学位论文。21人获学业奖学金一等奖,占学科总人数20%4人获国家奖学金。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16项,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和银奖各1项。

科学研究不断突破:2021年,学位点教师主持申报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批立项;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子课题共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4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8篇,出版专著2本。参与申报并获批农业生产机械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农业人工智能实验室获批建设。

社会服务影响广泛:学位点教师突破了无人农场关键技术,在国内10个省启动了20个无人农场的建设,其中广东省8个,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和花生,有力地推进了我国农业机械向智能化发展的进程。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栏目对无人农场进行了多次报道,在国内产生了很大影响。实施成果转化11项。团队教师带领研究生开展科技帮扶、科普宣讲与培训、现场演示以及科技三下乡等活动,获2021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省级优秀团队1个、优秀个人1人。

 

二、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加强研究生思政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导师—班主任—辅导员”三级思政工作力量。

2、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改革,通过抓顶层设计、抓带头示范、抓教研交流、抓评价改革,提升课程育人效果。

3、坚决守好意识形态阵地,旗帜鲜明开展纪律教育与管理。

4、全面优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生党支部”将支部建设与科研创新紧密结合,事迹被《南方日报》报道。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1、进一步落实《工程学院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工程学院教职工师德师风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等规定。

2、积极参与《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办法》、《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教学差错和事故处理办法》的修订工作。

3、将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与指标分配、年度考核等挂钩,推动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4、落实双盲评审、论文预答辩和学位分委员会预审等质量保障制度,全过程把控学位论文质量。

5、落实《工程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校外匿名评审工作实施办法》、《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岗位聘任工作实施细则》、《工程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环节管理及实施细则》等研究生培养相关文件。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

1、完成培养方案最终修订。

2、邀请著名农业工程专家举办“工程名师”讲坛,定期组织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拓宽研究生视野。

3、学科方向团队同时负责学位点课程群建设与研究生的培养,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转化。

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形成“高校+产学研基地+企业”的特色合作模式,实现产学研有机融合。

5、以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中心,大力开展三下乡、服务乡村振兴、创新创业、联合培养等实践活动。

6、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通过线上线下培训、座谈会等形式强化“导师树人能力建设”。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自评中发现,研究生教育改革虽然在稳步推进,但是成效尚不显著;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虽在积极探索,但是有效的途径不多。优秀论文数量较少,质量有待提高。2021年,学位点毕业生学位论文相似性检测一次通过率为100%。论文书写规范性问题有所改善,但是创新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改进措施

进一步强化导师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加大导师培训力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