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锡文院士为工程学院2022级研究生作报告

2022-09-07浏览次数:556


95日上午10点,工程学院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第一讲在学院报告厅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教授为全体研究生新生作《与共和国农机事业共成长》的主题报告,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君、党委副书记陆永超和研究生新生代表参加讲座。

罗锡文院士从农业生产方式与工具的变迁发展谈起,以新中国农机发展的见证人和参与者的视野,向同学们分享自己与中国农机事业共成长的故事,呈现了农机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奋斗的历程。

不忘初心,矢志农机永不悔。罗锡文院士说:“我与农机结缘,应该感激的三位好老师是农村、工厂和学校。”罗锡文院士分享了小时候在农村用牛耙田、拔秧、车水、打药等农业劳动的体会,深刻感受到农民种田的艰辛;在工厂,主动思考进行生产革新将工人从挑铁块上冲天炉、抬铁水的体力工作中解放出来;在学校,在高良润老师指导下走向农机科学研究之路、拜著名农机专家邵耀坚教授为师,建造了国内第一条水旱两用土槽、开展插秧机改进设计工作。从此,罗锡文院士开始了他与祖国农机事业几十年来共同成长发展的故事。  

牢记使命,为建设农机强国砥砺前行。罗锡文院士提到,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发展在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机装备制造水平、产品可靠性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面对挑战,罗锡文院士认为,要坚持包括全程全面机械化同步推进和农机1.0至农机4.0并行发展在内的两项发展原则,落实三项重点任务,即“补短板”“攻核心”“强智能”。

 “有人问我的使命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时提出'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的重要论述,就是我们所有中国农机人的使命。”报告会尾声,罗锡文院士展示了一幅名为明天的农业画作,表达了自己“耕牛退休、铁牛下田,农民进城、专家种田”的梦想。

罗锡文院士饱含深情的报告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广阔前景,也产生了投身农机研究为农业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的自豪感。很多同学在听完报告后写下了自己的感想。

2022级农业工程专业博士生谢博伟同学:

作为一名同样来自株洲农村的学生,我也经历了罗院士讲述的传统农业生产活动,深知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和靠天吃饭的农业风险性;同时也明白了我国的农机事业急需人才来开拓发展。当罗院士讲到同袁隆平院士一起探讨水稻种植相关问题时,我的心里感触颇多,农业事业辛苦但总要有人去做,已经有这么多前辈在引领着我,我也是农机人,更应该苦学本领,担起中国农机人的使命,想人民之所想、急国家之所需!

2022级人工智能专业研究生陈豪同学:

罗院士通过自身的经历讲述了自己如何与农机结缘以及新中国农机事业的发展史。罗院士的和蔼可亲以及生动有趣的报告方式让我感到无比的亲切。报告的最后,罗院士也跟大家分享了他的农业梦,勉励我们要好好学习,努力掌握科学技术,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身为华农学子,我要有强农兴农的使命感,为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2022级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汤存耀同学:

罗院士讲述其在1970年至79年的这段在贵州工作时的经历让我感受到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用知识来服务群众,提高群众的生产效率。罗院士最后用对比的形式告诉我们,我们国家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大的进步空间,我希望能担负起我们农机人的使命,不负韶华,砥砺前行,为共和国的农机事业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2022级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黄荟良同学:

听完罗院士的讲座《与共和国农机事业共成长》的讲座,令我感到受益匪浅并且深受触动,这不仅是一堂农业科技的知识课,还是一场令人热泪盈眶的爱国课堂。罗院士用自身的经历,以及一个个生动形象的视频,讲解了用农业机械代替人工到初步实现无人农业机械耕种及收获,让我感受到国家农业发展从最初的艰辛到今天的焕发光彩,大大增强我的民族自信心。罗院士举例我的好老师——农村、工厂和学校,用他的经验让我明白不仅要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还要付诸行动实现发明创新。罗院士最后讲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给农业生产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重要论述,让我意识到农业现代化是我们新一代青年农机人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