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8日,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钱立雄、副书记陆永超,指导老师赵润茂副教授以及辅导员徐志豪老师一行到韶关市新丰县梅坑镇无人化智慧农场调研,慰问我院正在当地服务的青年实干家(博士团)专项“农机农艺融合助力新农人‘慧’种地”“三下乡”实践团队,受到梅坑镇党委书记温志向、副镇长丘石龙的热情接待。
在梅坑镇无人化智慧农场指挥中心,学院领导老师与实践团队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详细了解了实践团队的工作进展和同学们的生活情况,随后仔细查看了团队正在调试的农机装备,听取成员们关于智慧农业技术在当地推广应用的思路。在得知前期团队运用智慧农机有效提升了水稻生产效率后,调研团对实践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学院会积极协调资源,为团队提供更完善的技术支持和后勤保障,助力智慧农业技术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工程学院“农机农艺融合助力新农人‘慧’种地”实践团队由学院13名研究生组成,将在新丰县开展三项核心工作:一是开展智慧农场生产实践,推广展示大田农业的新生产模式,促进当地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二是积极推广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作业模式,用科技创新成果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广东省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三是将总结本次实践作业经验并在作业完成后访问当地种植大户,向其介绍推广智能农机服务。
图1智慧农业实践团队成员正在进行农机通讯调试
在梅坑镇无人化智慧农场,丘石龙副镇长陪同调研团参观了400亩正在等待收割作业的水稻田。丘石龙副镇长介绍,镇政府积极投入资源,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加快农场建设,为无人化智慧农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调研团一行还参观了正在建设的新丰县梅坑镇无人化智慧农场展厅。
图2梅坑镇副镇长丘石龙向调研团介绍无人化智慧农场基本情况
据悉,新丰县梅坑镇无人化智慧农场项目,是韶关市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关键举措。项目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与智能农机装备”专项项目“水稻全程无人化生产技术装备创制与应用(2021YFD2000600)”,以新丰县鑫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实施主体,韶关市盛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作为种植主体,充分发挥其在农业领域的专业优势与实践经验,推动农业生产模式的创新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教授团队提供专项技术支持,全面引入先进的智慧农业技术,现已完成无人机械运作线路和智能化决策系统的建设,可根据感知数据,结合作物生长模型,自动制定并实施种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案。
图3调研团与智慧农业实践团队成员合影
调研团在与梅坑镇党委书记温志向、副镇长丘石龙等深入交流后表示,将充分发挥工程学院在农业工程等学科领域的优势,依托梅坑镇无人化智慧农场的现有基础,推动我校永根科技站和实践基地的落地建设。通过校地合作的模式,既解决梅坑镇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技术瓶颈,又为学院科研提供鲜活的实践样本,真正实现校地协同助力乡村振兴。